万维钢解读《为什么佛教是真的》笔记
一直对宗教很感兴趣,之前也了解过一些禅宗的历史,看到用科学的角度解读佛教,真的非常新颖,做些笔记,希望可以时常温习,融会贯通
苦
什么是苦
佛教的理论基本是建立在人生来是苦的大前提下,那什么是苦,常见的说法是生老病死,禅宗讲因为执(认死理,一根筋,不开窍),所以迷,至执迷不悟。不够清晰明了。
苦是巴利语:dukkha,原意是不满足,简单说苦就是不满足,这确实简单明了,人确实永远不会满足,所以导致了很多烦恼。
快乐是错觉
人为什么会不满足,源于人类传播基因的本能,为了让人类能够传播基因,自然选择给我们做了3个设定,
- 完成一些事情,会获得快乐
- 快乐是短暂的
- 大脑会忽略快乐是短暂的这个事实,让人不断的追求快乐
所以,我们的基因以快乐为诱饵,来使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的目的。
所以,很多快乐的感觉从长远的角度看可能就是无意义的,比如对甜食的感觉
烦恼是错觉
除了快乐,人类的其他各种情绪也是自然选择对我们的编码,让我们对外部的环境做出一个好坏的判断,判断标准就是是否对基因传播有利。如果对基因传播有利,就快乐,下次还会做;如果不利,如危险,挨打等就感到痛苦,下次就不做了。但这些编码并可能是错的。
- 第一种错误,环境变了编码没变
比如高糖高脂肪的食物,对现代社会来说对人的身体是不利的。比如在意陌生人对自己的看法(之前的编码仅适用于熟人社会,而现代社会大多接触的是陌生人)
- 第二种错误,假阳性错误
比如原始人听到任何风吹草动,本能就是立即逃跑,声音99%可能只是风声,1%肯能是狮子,但为了传播基因,人会产生错觉,觉得是狮子而立刻逃跑。这种对风吹草动的幻觉就是导致现代人各种焦虑的原因。
心得
不论快乐也好,烦恼也好,都有可能是是一种错觉,那我们应该怎么面对他们呢。佛家讲放下,并不是指对抗,而是先承认这种情绪,再审视这种情绪,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。比如在高糖食物和健身做一个选择,是选择短暂的食物快乐但可能带来肥胖,还是选择短暂的痛苦健身带来健康的身体。这需要每个人自己做出选择。